归因理论

理论
社会心理学
作者

yangjh

发布日期

2023年7月23日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主要关注人们如何解释(即归因)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归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我们如何将因果关系归因于特定行为。

归因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1. 内部归因:也被称为个体归因,它是指我们将个体的行为结果归因于他们的特性,如能力、性格、态度或努力。例如,如果一个人在考试中得了高分,我们可能会将其归因于他的聪明才智或勤奋努力。

  2. 外部归因:也被称为情境归因,它是指我们将个体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外在环境或情况,例如运气、偶然事件或其他人的行为。在上述的考试例子中,如果我们将个体的高分归因于考试题目过于简单或他有幸碰到了自己擅长的题目,那么这就是外部归因。

这个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一些性格倾向,比如善良、慷慨、懒惰等等,这些性格倾向会形成意图,再通过个人知识和能力的调整,表现出各种社会行为。但我们所看到的只有这些行为,整个基于性格倾向的结构只能被推断出来。因此,归因理论是解释人们在对某个人或组织的责任归咎时,是如何从困难和挫折的意识出发,通过行为分析得出人们的意图,最终归因于其性格特质的认知过程。如果这个过程的最终结论是,这个人或组织的意图是消极和无益的,或者性格特质是冷漠或对立的,那么将责任归咎于他们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在解释群体性质的责任时,归因理论提供了解释人们归咎于某个特定人或群体的方式,也体现了行为为责任的归因提供了刺激。

归因理论对于理解人们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以及这些解释如何影响他们的动机和行为,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归因偏误(例如,成功时过度内部归因,失败时过度外部归因)也是人类认知的一个常见现象,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回到顶部